专注轨道教育 31年
华山教育集团·北方技工

Integrated Education

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正文

即便是“知识传授”,也不能照本宣科

发布时间:2016-02-22 10:10:20

浏览量:

分享到:

  今天观课的内容是元杂剧《窦娥冤》,老师在课堂上出示的学习目标是:了解元杂剧都体制;掌握元杂剧的特点;学会欣赏元杂剧。

  但课堂实际的教学内容都没有涉及“欣赏”的层面,用三维目标的标准来说,也就实现了“知识和技能”,更具体地说,只剩下“知识”了。有关元杂剧的知识,教材上有相关的文学常识普及,包括四折+楔子的体制、末旦净杂的角色分工、科白演唱的表达形式、宫调曲牌的音乐程式。课堂的内容,就是教师通过PPT带学生阅读了解了一下,基本上是教师一个人的自说自话,学生被动地接受,参与度极低。

  我很不理解,问及老师们何以有这样的课堂形式,老师说,如果不带着学生看,学生是不会自己阅读的。但问题在于,老师希望学生记住的这些“知识”,通过这样的讲述方式,学生是否就会记忆“深刻”?我看很难。

  讨论时,我抛给大家三个问题:元杂剧的四折+楔子的体制是谁规定的?元杂剧为什么有旦本、末本之说,何以就不能旦末同唱?元杂剧的这些角色分工为什么会如此复杂?

  老师们一脸的茫然,因为教师用书上也没有说,找不到答案。其实,我想说的是,这些问题是有答案的。课堂上,哪怕是“知识教学”,换一种方式,就可能会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。上述问题,不是没有答案,只不过我们没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而已。在这所学校,学生使用电子课本,网络也是完全覆盖,只要和学生一起上网搜索,或借来图书资料,很容易会找到答案。我们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,不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,如果学生能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,不仅不难记忆,且会印象深刻。

  教师不一定非得对元杂剧有所研究,我的目的是告诉老师,即便是“知识传授”,也不能照本宣科,过于教条。变换一下形式,和学生一道查找、探究,把课堂盘活,即便不去深究,也比教师一个人言说要好。

延伸阅读:

相关热词搜索:知识

精彩专题 MORE >
技能大赛荣誉榜单 普高班 普高班、职高班、就业班

做了善事,自求表扬也无可厚非

对于乡村问题还应理性看待

微信咨询
在线咨询
免费回电
返回顶部
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
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-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?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~可以吗?